孙轶飞

河北医科大学 医学教育室研究室主任

常驻地址:河北石家庄

宣讲题目:汤飞凡——沙眼衣原体发现者

宣讲内容简述

本报告主要讲述:汤飞凡,湖南醴陵人,是一位微生物学家,也是砂眼衣原体首次分离者。 汤飞凡在哈佛大学医学院细菌学系师从著名细菌学家秦瑟(Hans Zinsser)。1抗日战争期间,他在昆明担任中央防疫处处长,首创了中国微生物学研究基地。 汤飞凡随后主持创建了中国最早的抗生素生产机构、第一个实验动物饲养场、中国第一家生物制品检定机构。他领先研发了国产狂犬病疫苗、白喉疫苗、牛痘疫苗以及世界首只班疹伤寒疫苗,成功遏制了1949年张家口鼠疫的蔓延。 1945年光复后,汤飞凡建议经卫生署批准,将中央防疫处由重庆迁回北平,改名为中央防疫实验处。在美国友人谢拉曼(时任美国救济善后总署中国分署北平办事处负责人)的协助下,他得到了一些面粉和剩余物资,并从美国医药援华基金会获得了一套小型青霉素制造设备。在1945年冬至1947年元旦期间,他以工代赈重新建立了中央防疫处新址,建起了中国第一个抗生素生产车间,并增建了研究室和实验动物饲养场。到1948年,车间每支青霉素可生产20万单位,堪与进口产品相媲美。 1955年,他成功分离出了砂眼病原体。同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个人简介

孙轶飞,男,1983年出生,汉族,中共党员,硕士,科普作家、副教授、主治医师。 2005-2017年于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普外科工作。2017年调入河北医科大学,现任医学教育史研究室主任 2014年,获河北医科大学青年教师授课比赛一等奖(临床组)。 2014年,获河北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2016年,获河北省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2016年,出版《2015年中国科普文学精选》,合著,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7年,出版《谣言背后的健康真相》,合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年,出版《照进角落的光:行走在远古到中世纪的医学》,独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获第六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银奖。 2020年,出版《用两百万年斗蚊子》,独著,新蕾出版社。获桂冠童书、深圳读书月十大童书。 2021年,出版《用显微镜看大象》,独著,天天出版社。 2022年,出版《不止一个达尔文》,独著,天天出版社。获深圳读书月十大童书。出版《从书本到临床:诊断思维提升》,合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注册
申请专家资源
宣讲团入驻
申报须知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