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宣讲内容简述
本报告主要讲述传统果园生产中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短缺、农机作业装备与生产资料管理困难、生产效率低等问题,通过建设融合物联网、大数据、装备智能化等技术的智慧果园,可有望解决上述问题。为应对智慧农业需求、引领中国现代农业发展,基于梨桃果园全程机械化、智能化管理等目标,本研究在北京市重要的桃、梨等优势果品产区平谷区峪口镇西营村构建了约30 hm2梨与桃的智慧果园。果园中应用了10多种病、虫、水、肥、药的各类信息获取传感器,装备了28种机械化、智能化技术支持的农机装备,采用的关键技术包括多光谱无人机、地面杆站系统、地面信息获取系统以及物联网传感器等,主要的智能作业装备系统包括无人驾驶割草机、智能防冻机、开沟施肥机、自动驾驶履带智能仿形变量喷雾机、六旋翼枝向对靶无人机、多功能采摘平台以及整理修剪机等。同时,在果园中还构建了智能管理平台。经比较发现,智慧果园生产模式可减少人工成本50%以上,节省农药用量30%~40%、肥料用量25%~35%、灌溉用水量60%~70%,综合经济效益提升32.5%。智慧果园的推广实施将进一步推动中国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促进中国智慧农业的发展。
个人简介
何雄奎,男,1966年出生。中国农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联邦德国(西德)霍恩海姆大学,获农业工程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无人机系统研究院院长、中国农业大学植保机械与施药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产业技术体系梨树体管理机械岗位科学家,农业农村部农药减量施药技术专家组专家、农机创新专家组专家,国际标准委员会ISO/TC 23/SC 6委员。 长期从事农业机械化工程、药械与施药技术的教学与科研工作:重点研究智慧农业技术与农业无人智能装备系统,农药雾滴雾化理论、沉积飘失规律,精准施药技术,高效施药装备研发等,先后主持30余项国家级研究项目。至今已培养博士学位毕业研究生36人、培养硕士学位毕业研究生52人,博士后出站5人。获排名第一的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已获国家发明专利56项,国际发明专利4件;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发表SCI/EI论文106篇,中文专业学术期刊论文150多篇;出版教材与专著12部。 兼任《IJABE》、《Agronomy》、《Frontiers》专题主编,《农业工程学报》、《智慧农业》、《农业工程信息技术》、《农药学学报》、《植物保护学报》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