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两周前,新星中学小学部的小姚同学便已得知黄峻博士将来校宣讲的消息。怀着对“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院士的敬仰之情,小姚在演讲前认真阅读了黄旭华院士亲自提名的《此生属于祖国》一书,并在书页间郑重写下感悟:“黄旭华爷爷那句‘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让我深受触动,今后我一定要努力学习,成为有能力为国家做事的人!”
《我的父亲黄旭华》
3月23日下午,秀山新星中学第12届“新星讲坛”迎来了一场意义非凡的讲座——黄旭华院士之女、中国科学家精神宣讲团成员黄峻博士,以《我的父亲黄旭华》为题,为全校师生带来了一场感人至深的科学家精神传承课。
当身着黑色外套的黄峻博士走上讲台时,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位从南昌远道而来的宣讲人,目光缓缓扫过台下一张张年轻的面庞——他们当中有70%左右是留守儿童,眼神里既有对知识的渴求,也隐约透露出生活的艰辛。
“黄峻博士一听说我们学校的情况,就坚持坐车数百公里来到了这里。”新星中学吴校长在演讲前温馨提醒,希望同学们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用心聆听黄峻博士的分享。
作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开拓者与奠基人,黄旭华院士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隐姓埋名三十载,带领科研团队突破技术封锁,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用毕生心血践行了毛主席“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誓言。
黄峻博士从黄旭华院士报国志向的萌生、投身核潜艇事业的坚定抉择、研制过程中的艰辛历程,以及为国家培育科技人才的贡献四个方面,生动展现了黄旭华院士“深海铸剑、默默奉献”的传奇人生。她特别讲述了父亲科研生涯中“最开心的三件事”:1966年水滴线型的确立、1988年深潜试验的成功、同年弹道导弹发射的圆满完成。这三件事背后,是黄旭华院士对核潜艇事业的执着热爱与忘我的奋斗精神。
黄旭华院士始终谦逊地拒绝“中国核潜艇之父”的称号,更愿意提及的是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的核潜艇精神。他认为,核潜艇的研制成功是全体科研人员集体智慧的结晶,更希望年轻一代传承的是这种团结协作、甘于奉献的精神品格。演讲尾声,黄峻博士难掩激动之情,眼含热泪总结父亲的一生,这份深沉的家国情怀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师生。
互动环节中,
学生的感言
如一颗颗珍珠般
串联起精神的传承。
01
学生感悟:“黄旭华爷爷当年为了求学徒步数百公里,这份执着让我深受触动。作为中学生,我们更应在求知路上不畏艰难,勇于挑战。”
02
学生感悟:“我们要以黄爷爷为榜样,立定高远志向,并用持之以恒的毅力去实现。”
03
学生感悟:“对比黄爷爷当年的求学条件,我们现在的学习环境无比优越。今后我会更加珍惜机会,努力用知识充实自己。”
聆听完同学们的真挚感言,黄峻博士欣慰地表示:“作为学生,你们努力学习,就是对祖国最好的报效。”
作为秀山新星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品牌,“新星讲坛”始终致力于通过榜样的力量引领学生成长。此次黄峻博士的深情讲述,不仅让师生们走近了“中国核潜艇之父”的真实人生,更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的科学家精神深深植根于年轻一代的心中。
相信在科学家精神的感召下,新星学子定能以黄旭华院士为榜样,树立远大理想,勇担时代使命,在未来的征途上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华章!